市各有關單位,各縣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總工會: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進一步發揮職業技能競賽培育技能人才的示范引領作用,根據工作安排,擬面向全市征集2024年度淮安市職業技能競賽活動項目。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征集對象
市各有關部門(單位)、大型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職技院校,可申請舉辦市級職業技能競賽。各縣區人民政府舉辦的綜合性職業技能競賽,納入市級競賽管理。
競賽實行主辦單位負責制。主辦單位對競賽全過程履行主體責任,落實賽事組織、報名審核、安全防護、技能培訓、競賽質量、獎勵兌現、成果轉化等工作。聯合主辦的,應明確牽頭主辦單位和承辦、協辦等各方職責。
行業協會(學會)、第三方機構等不作為主辦單位。
二、征集范圍
重點圍繞“7+3”先進制造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產業、智慧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現代服務業、鄉村振興產業等項目展開。鼓勵支持產業規模大、就業人數多、覆蓋范圍廣的競賽項目,特別是我市重點企業緊缺的職業(工種)。鼓勵支持舉辦數字技能等新業態、新職業、新工種職業技能競賽。鼓勵支持我市重特大項目和重點企業舉辦職業技能競賽。
三、申報類別
市級職業技能競賽分為一類競賽和二類競賽兩個類別。根據參賽對象不同,分為職業技能和職業能力兩個類型競賽。
(一)分類管理
市級一類大賽:市政府主辦的賽事,省一類大賽市級選拔賽。市有關部門(單位)等舉辦的產業規模大、參賽人數多、技能含量高、社會影響大的區域性、行業性賽事。縣區人民政府主辦的綜合性賽事。我市重特大項目和重點企業舉辦的規模性賽事。
市級二類大賽:省二類大賽市級選拔賽。市有關部門單獨主辦的賽事,企事業單位舉辦的行業性賽事。
(二)分類組織
職業技能類:主要面向企業職工、技工(職業)院校學生和就業重點群體等,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或相關行業標準為主要競賽內容,突出理論水平、實踐操作、勞動技能等,并按規定核發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職業能力類:主要面向專業技術人員、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等,以專業技術知識和崗位業務知識為主要競賽內容,突出技術應用、組織管理、業務處理等。
四、職業技能類競賽標準
(一)參賽對象
1.生活服務類、商務服務類等參賽選手應具備以下條件之一:
(1)具有賽項所涉職業(工種)中級工以上職業資格(技能等級);
(2)具有賽項所涉相關專業初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
2.其他類參賽選手應具備以下條件之一:
(1)具有賽項所涉職業(工種)中級工以上職業資格(技能等級);
(2)具有賽項所涉相關專業初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
(3)具有賽項所涉職業(工種)初級工滿3年;
(4)具有賽項所涉職業(工種)滿6年工作經歷。
(二)競賽要求
1.由競賽職業(工種)的市級行業主管部門申請主辦。每個職業(工種)年內只得申辦一次賽事。
2.競賽職業(工種)、等級應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版)三、四、五、六大類收錄的規范名稱以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職業信息確定。
3.組織方案完備、技術文件詳實、設施設備配套、安全措施健全。
4.競賽形式分為理論知識競賽和技能操作競賽,分別占比20%和80%。競賽前主辦單位應提前一個月向社會公布技術文件,其中理論知識題庫不少于1000題,公布700題;技能操作單人實操時間可參照國家題庫試卷內容或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規定內容由專家命題,原則上生活服務類職業(工種)不少于40分鐘,其他職業(工種)不少于60分鐘。
5.各賽項裁判長或專家組成員等至少1人具有市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核發的高級考評員證書、裁判員證書或相應資質。
6.競賽前主辦單位或委托承辦單位按照技術文件組織賽前培訓。培訓可以采取線上、線下方式進行,培訓時間原則上不少于40課時。
(三)競賽規模
1.市級一類:參賽縣區不少于6個,每個職業(工種)參賽選手不少于80人。縣區人民政府主辦的綜合性賽事競賽職業(工種)不少于5個,每個職業(工種)參賽選手不少于50人。其中,生活服務類、商務服務類等賽事每個職業(工種)原則上不超過150人。
2.市級二類:參賽縣區不少于4個,每個職業(工種)參賽選手不少于40人。
五、職業能力類競賽標準
(一)競賽要求
1.以市級機關名義主辦。
2.參賽對象為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專業技術人員。
3.承辦單位具有較豐富的辦賽經驗和安全的設施環境。
4.競賽方案詳實可行,具有完備的理論題庫;應有現場情景模擬等實操內容,單人實操時長不少于20分鐘。
(二)競賽規模
市級一類賽參賽縣區不少于6個,總人數不少于60人;市級二類賽參賽縣區不少于4個,總人數不少于40人。
六、競賽組織流程
主辦單位需將競賽活動納入年度工作安排,在規定時間申報備案,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總工會審核后公布目錄后統籌組織實施。
(一)申報時間
主辦單位于3月31日前向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報送《2023年度淮安市職業技能競賽活動項目申報表》(附件)及競賽組織實施方案。方案主要包括組委會構成、競賽賽項及簡要說明、選手參賽條件和產生方式、競賽時間地點、表揚獎勵辦法、相關工作要求等。其中,職業技能類賽事先報市職業技能鑒定中心預審。
請將相關材料PDF版發至指定郵箱,不接收紙質材料。
(二)審核發布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總工會對申報材料進行審核,審核結果通過“淮安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網”“淮安市總工會網”等向社會公布。
(三)競賽組織
主辦單位牽頭印發競賽通知。需要核發技能等級證書的職業技能類賽事,于競賽前30天,向市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報送競賽技術文件,商定賽務管理、裁判、仲裁、質量督導等事項后組織實施。市級賽事一般應于10月底前完成。
對于納入當年賽事目錄無故未開展的單位,取消下一年申報資格。
不得向選手、參賽單位收取參賽費用。
七、激勵措施
(一)市級一類大賽第一名選手經市政府審核同意后授予“淮安市五一勞動獎章”,前三名選手授予“淮安市技術能手”稱號,前四名選手授予“淮安市五一創新能手”。
(二)市級二類大賽第一名選手授予“淮安市技術能手”稱號,前三名選手授予“淮安市五一創新能手”稱號。
(三)獲得“淮安市技術能手”稱號的選手,其競賽職業(工種)名稱、等級符合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要求,且理論知識、技能操作雙合格,可以晉升技師職業資格(技能等級)。
(四)參賽選手理論知識、技能操作雙合格,其競賽職業(工種)名稱、等級符合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要求,可以頒發相應等級職業資格(技能等級)證書。選手參加同一競賽的全過程(包括初賽、選拔賽、復賽、決賽等),只能晉升一次職業技能等級。
(五)通過大賽取得相應技能等級證書的企業參保職工,可按規定申領技能提升補貼。
(六)相關政策均以上級最新文件為準。
對于競賽管理,如省級部門有新規定的,按新規定執行。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職業能力建設處 任俊恩
電話:83649686 郵箱:251497351@qq.com
市職業技能鑒定中心 高鵬
電話:83348119 郵箱:59238026@qq.com
附件:2024年度淮安市職業技能競賽活動項目申報表
關于征集淮安市2024年度職業技能競賽活動項目的通知()淮人社函2024,48號.docx
關于征集淮安市2024年度職業技能競賽活動項目的通知.pdf
淮安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淮安市總工會
2024年3月11日